柏林圍牆倒塌至今將滿二十年,而德國首都柏林的新建設也進行了將近二十年。隨著波茲坦廣場(Potsdamer Platz)在西元2000年建設完成,柏林逐漸退去「當今世界最大建築工地」的頭銜。
今天的柏林,除了已完成的各個世界級建築師的大作和零星的小型工地,取而代之的是四處林立的當代商業大樓。
新古典主義(Neo-classicism)、現代主義(Modernism)、包浩司(Bauhaus)、社會主義住宅聚落(Siedlungen)等形式建築已是柏林市歷史軌跡的一部分,而柏林人特有的捍衛城市歷史文化的精神,更使得柏林建築以一部活的歷史的姿態常沉穩大方地展現出來-這個城市沒有停止呼吸、停止建設過,無論分裂或統一。
柏林城內的各個重要據點 ,尤其是「城中Mitte」區 ,更出現了大規模為吸引觀光客而高度商業化的餐廳、酒吧和咖啡廳街,裡面爛醉高聲談笑的觀光客讓人想起早已過度觀光化的巴黎、倫敦、巴塞隆納等地,都會裡的主要街道,可以被簡單、化約地稱為「全球化氛圍下的國際都市」
(Globalized international cities)效應。和柏林二十世紀初的歷史相對應,
除了政治意識型態的差異以外,社會主義走資的柏林,和希特勒欲建設的夢想柏林-一個在硬體商業建設上具世界規模、視野的日耳曼首都,是否有某種程度上的神似?(希特勒的柏林世界都市計畫,其中包含了大規模世界級的商店街。)
今年夏天,出人意外地,向來以大眾交通高度完備方便的柏林,其地鐵系統中的S-Bahn,竟因軌道問題而停駛受檢。使得人們必須仰賴剩下U-Bahn仍行駛中的半個地鐵系統,造成的影響是:年輕的市民們,無論上班族、家庭主婦、甚或帶著小孩的年輕父母,平日便多以單車代步,在大眾交通工具失靈的時候,更是人人騎腳踏車,沒有太多的不便。柏林的地鐵交通系統方便的地方在於不僅腳踏車可以免費進地鐵,乘客也可以帶著寵物搭乘↓
對於地鐵的系統的修復問題,雖然造成了一些小不方便,卻讓謀生不易的計程車司機相當開心,除此之外,只是苦了像我這種短期停留的外地觀光客,得用一雙腿在寬廣的柏林,接駁公車、和半個地鐵系統不能涵蓋的區域徒步漫遊,當然,用另一個角度來看,卻也多了許多機會貼近地認識素民街頭的柏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